给冰加点盐!西安交大科研团队让发电能力提升千倍
近日,西安交大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《自然—材料》,论文题目为Streaming Flexoelectricity in Saline Ice(《盐冰中的挠曲流电效应》),提升了冰的挠曲电系数,在冰能开发领域取得新突破。
近日,西安交大科研团队研究成果发表于《自然—材料》,论文题目为Streaming Flexoelectricity in Saline Ice(《盐冰中的挠曲流电效应》),提升了冰的挠曲电系数,在冰能开发领域取得新突破。
14Cr1MoR(H) 钢板的 牌号解析 及 高温与抗氢性能 的深度技术剖析,结合工程标准与失效机理,提供可直接用于设计的核心参数:
冰能发电?这并不是天方夜谈,看似魔幻的场景,真实发生在科学家的实验台上。只需对一枚“米粒高度、口香糖长短、含盐量25%”的小小冰锥施加应变,就能产生约1 mV电压;而当2000枚这样的冰锥排成阵列时,就能输出2 V电压,足以点亮一盏红色LED灯泡。
晶界工程(Grain Boundary Engineering, GBE)是一种通过提高低能晶界(如Σ3孪晶界)比例来改善多晶材料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有效策略。传统GBE依赖于复杂的热机械处理流程,如多次冷加工与退火循环,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增材制造(AM)成
通过加热至980℃-1030℃(部分工艺达1200℃)并保温,使钼、铌等强化元素充分溶解于镍基体中,形成均匀的固溶体结构。这一过程可消除冶炼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成分偏析。
电子背散射衍射(EBSD)技术在材料科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,尤其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中,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获取材料晶体学信息的有效手段。
晶格限域(Lattice Confinement)是指原子或分子被限制在晶体结构的特定空间内(如晶界、孔道或层间区域),其物理化学行为因空间约束而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。
孪晶相关晶界工程通过引入高密度孪晶界,可有效提升材料抗晶界相关退化(如晶间腐蚀)的能力。传统晶界工程通常需要一次或多次热机械循环处理,且仅适用于板材等简单几何形状的材料。而增材制造(特别是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)能够直接成形具有复杂几何结构的净形零件。然而,增材制
晶界工程(Grain Boundary Engineering, GBE)是一种通过提高低能晶界(如Σ3孪晶界)比例来改善多晶材料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的有效策略。传统GBE依赖于复杂的热机械处理流程,如多次冷加工与退火循环,但这些方法不适用于增材制造(AM)成
随着半导体芯片集成度的不断提升,复杂结构带来的失效分析挑战日益严峻。聚焦离子束(FIB)技术凭借纳米级精准加工与多模态分析能力,成为芯片失效分析的核心工具。本文从 FIB 技术原理出发,系统梳理其在失效定位、电路修复、样品制备等领域的应用现状,结合典型案例剖析
在全球 “碳中和” 目标的驱动下,可充电电池技术正面临兼顾高能量密度、本质安全与 TWh 级规模化制造的三重挑战。自 1991 年液态锂离子电池实现商业化以来,其能量密度已逼近热力学极限(约 300 Wh・kg⁻¹),且液态电解液的易燃性、泄漏风险及热失控隐患
本文针对难熔金属焊缝熔合区(FZ)的微观结构特征,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定量表征方法,用于系统分析晶粒形状、尺寸及晶界曲率的空间分布变化。该方法通过对模拟钼焊接样品的图像处理,结合多项式拟合与导数计算,实现了对晶粒取向角度(θ)和曲率的精确量化。研究结果表明,焊接速
12Cr10Co3MoW2VNbNB是一种高性能马氏体热强钢,专为 600~650℃高温高压环境设计,通过 “高 Cr-Co 复合 + 多元素强化” 实现了高温强度、韧性和抗氧化性的精准平衡,主要应用于超临界火电、先进燃气轮机等领域的核心受力部件。
本研究通过结合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(EDS)、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(HRSTEM)和自动晶体学标定与取向映射技术,定量分析了纳米晶Al-1Mg(原子百分比)合金中晶界的溶质偏聚行为,并探究了溶质偏聚与晶界取向差角的依赖关系。结果表明,由于高角度晶界(HAGB
晶界 铝合金 ctbs 溶质 scriptamater 2025-09-11 16:50 6